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广河县依托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助推项目区群众脱贫致富
来源: 发布时间:2017-10-12
     2013-2016年,广河县被列为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县。县委、县政府根据我县实际,选定在坡耕地面积大、水土流失严重的李家坪、曹家坡、魏家咀、阿力麻土等项目区为坡耕地治理范围,项目区涉及城关、庄窠集、买家巷、齐家、阿力麻土等乡镇的11个行政村,人口1.69万人,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4000万元,县级配套475万元,群众投劳折资525万元,新增梯田3.34万亩,配套田间道路166.8公里,排水渠9.37公里,修建谷坊60道,水保林344公顷。


广河县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李家坪项目区

在项目实施中,县委、县政府按照项目建设的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行政推动,明确提出打造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精品示范工程的目标,县上成立了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项目建设协调领导小组,靠实部门责任,严格考核奖罚,落实“四定四包”责任制。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有效落实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按照“梯田修到哪里、道路开到那里、措施配套跟到那里、产业基地建到那里”的工作思路,依托梯田建设调整产业结构。以坡改梯工程建设为依托,坚持“梯田+地膜玉米+青贮氨化+养殖”的旱作特色农业循环发展思路,积极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等旱作农业实用技术,不仅解决项目区群众的吃饭问题,也为贫困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有效途径。据测算,项目区每亩梯田比坡耕地可增产玉米75公斤,四年可增产粮食2502吨,光粮食增产群众每年可增加收入395万元,另可通过玉米秸秆加工饲草发展养殖业,可延伸产业链条增加群众收入,(通过测算,每两亩玉米秸秆可满足一头牛全年的饲料)。目前,双垄沟播玉米发展成为坡改梯项目区的重要支柱产业,基本形成了“梯田打基础、地膜玉米促增收”的良好格局初步走出了一条规范化、科学化发展之路,促进了项目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保障。

一是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工程实施,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调整了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为项目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梯田经果林的建设不仅使流域农地资源向深层次开发转化,而且延长了梯田产业链,农业生产将逐渐向集约化经营发展,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   

二是经济效益提升明显。动员广大群众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大力发展以梯田为基础的旱作农业,形成了以旱作农业为基础,以秸秆利用为依托,以草食畜牧业为突破,以能源沼气为辅助的农业产业化路子。坡地改梯田,梯田种植全膜双垄沟玉米,玉米秸秆青储氨化,发展养殖业,增加群众收入。地膜玉米的种植,使全县每年产生了大量的秸杆,形成了丰富的饲草资源。

三是生态效益十分显著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工程完成后,治理程度、林草覆盖率大幅度提高。项目区内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蓄水保土能力不断增强,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8.3平方公里,治理程度由31%提高到71%,新增措施减少水土流失量12.8万,减沙效益达37.12%,新增措施保水能力174.12万立方米,蓄水效益达85.57%,林草覆盖度从21.96%提高到28.78%可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实施区域生态环境,防止大量泥沙涌入刘家峡库区,减少水土流失对实施区域农业生产、生活的危害。

四是支柱产业初步形成以坡改梯工程建设为依托,坚持“梯田+地膜玉米+青贮氨化+养殖”的旱作特色农业循环发展思路,积极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等旱作农业实用技术,不仅解决了项目区群众的吃饭问题,也为贫困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有效途径。目前,双垄沟播玉米发展成为坡改梯试点区的重要支柱产业,基本形成了“梯田打基础、地膜玉米促增收”的良好格局,初步走出了一条规范化、科学化发展之路,促进了项目区农村经济发展步伐。

五是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通过以机修梯田为主的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村内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田面平整,道路通畅,环境得以美化粮食产量大大提高,农民收入显著增加,村容村貌及群众的精神面貌极大改观,生态文明建设有了明显成效。供稿:广河县水土保持局


 | 网站首页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办:365日博厅办公室  承办:365日博厅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365日博厅

地址:兰州市城关区广场南路13号  邮编:730000  电话:0931-8824221

备案序号:陇ICP备11000121号    网站标识码:6200000040